如何处理 讨好型人格醒悟过来后的内心冷漠?
12个回答
02-21
450 阅读
从小是讨好型人格,一半天生,一半后天养成。以前天真傻白甜,总是不喜欢和他人起冲突,下意识想要与人为善,怀着善意友好看待这个世界,以为对方会给予同等回报。当时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傻子吧,不过那时候自己是不自知的。
因为和父母关系疏离,学校朋友也不多,把仅有的几个朋友看得特别重要。后来经历了一些事发现人家并没把自己当一回事,所谓好朋友只是一厢情愿,仗着所谓朋友的身份得寸进尺的人倒是不少,因为他们觉得你能忍
恋爱中也是一样,以前无意识地做过所谓舔狗,喜欢一个人就把对方想象得特别好,无意间抬高了对方,贬低了自己,给了对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还换不来对方同等的爱
现在对朋友对所谓恋人不管表面怎样,内心就特别冷漠 尤其是碰到爱情这种事。自己心里真的在意的人,对方当你是个p。自己越任性越不走心对待甚至欺骗贬低ta的人,有时候反而会特别重视自己喜欢自己。越来越觉得所谓爱情友情就是这样讽刺虚假的事情,没什么热忱
悬赏截止日期2021年03月07日 13时44分,点击查看如何可以瓜分赏金
-
晨曦心程
累计帮助了134人
题主你好,我是晨曦心程。看到你的描述,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从你的描述上也看出了你对自己的一些认知,而这些认知也促进了你的改变。从避免冲突,与人为善到内心冷漠,这是你改变的过程。
而这样的改变你是不喜欢的,你觉得冷漠的你不是你,我猜测你更喜欢与人为善,内心充满热情和信任的自己。
撇开过去不好的经历和反馈来看,善良和讨好型人格是什么关系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可现在拥有一颗糖,你很想吃,可是你的好朋友来了,说她也喜欢吃,你会怎么做呢?
想法1: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应该把这颗糖给他吃,将来她有糖了,也会给我吃(这里的付出伴随着被对方回馈的期待)
想法2:他是我的好朋友,万一我不给他吃,他就不会跟我做好朋友了怎么办?先给他吃吧(这里你就没看到自己对糖的需求,委屈自己把糖给对方,以期待获得对方的友情。)
想法3:我想吃糖,而且只有一颗,我不想分享,自己吃掉。(看到自己的需求且满足自己,看不到朋友的需求)
想法4:他是我的朋友,我跟他都想要吃糖,只有一颗的话,那就一半一半吧(这里是平衡想法,照顾了自己,也照顾了朋友)
想法5:我虽然想吃,但是朋友也想吃,就只有一颗糖,突然你发现朋友虽然没有糖,但是有一个玩具,正好是你想玩的,于是你提出了交换。(平等互惠,互相满足)
在这些想法中,你会执行的是哪一种呢?
过去的我可能会选择1或者2。现在的我会认为我忽略了自己当下的需求,会让对方误认为,我是可以被欲所欲求的,丧失了自己的边界,变成了讨好。
而因为我对对方有相应的期待,对方不能满足我,没有给我分享,也没有成为我的朋友,我也会生气,失落,反思自己的做法,得到一些负面的结论。
想法4和5是我现在会做的选择,既关照了自己的需求,守住底线,自己尊重自己,也让多放感受到我对他的在乎。
想法3,我觉得太过自我,不属于我乐意的选择,
当然,如果我有2颗或者更多的糖,在我满足自己想吃的时候,我更多会分享给周围的人,不会放自己任何期待,只是想让身边的人与我一起感受这颗糖的甜蜜,分享我的快乐。未来他们是否会和我做朋友,是否会给我回馈,都无所谓。
我想,这就是爱满则溢的原理了吧。
其实善良是有底线的,首先是对自己的善良。你身边的人就像是一面面镜子,你从对方这面镜子里看到“傻子”“自己的一厢情愿”“无意识舔狗”“贬低自己”,何尝不是你眼里的自己?
所以,改变是从接纳自己开始,自己傻也好,一厢情愿也好,善良也好,傻白甜也好,那都是自己,好的坏的结果也是自己。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需求的也是自己。
当下做什么呢?不防时时问问自己,我当下的情绪,行为的背后,是想要什么呢?希望自己怎么做呢?从当开始,照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期待,坦诚面对自己,坦诚表达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
我相信你可以回到那个善良的自己,同时获得真心的有价值的情感。
从盖普洛优势理论来讲,你跟我应该有类似的优势,比如和谐优势,体谅优势,竞争、冲突属于弱优势,会比较讨厌竞争和冲突。
所以,当你学会爱自己并且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时,成功也是非常近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赏金截止时获赞8个
-
Amy Chen
累计帮助了64人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陈桂,看到您的提问感觉到您是很有力量的,开始觉察和反思自己。您问的是“如何处理”,并没有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思维,问“为什么”说明自己还停留在过去,问“如何”说明您已经在看向未来,已经在觉察并想要去改变。
从您的描述中,您有没有发现一些字眼,比如:
“当时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傻子吧”
“ 发现人家并没把自己当一回事”
“ 因为他们觉得你能忍”
“ 对方当你是个p”
……
这些字眼都是您觉得对方是这么看待自己的,那您自己呢?是不是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呢?
您是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关系的呢?
昨天我看到壹心理的日签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通过展示我如何对待自己,教会世人如何对待我。
——克丽丝汀·加斯巴尔”
这句话或许可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如何处理讨好型人格醒悟过来后的内心冷漠?”
首先,您对自己有冷漠吗?您接受自己吗?
“讨好”型的去付出,并不是付出,而是去卑微地索取。正如您描述自己曾经“ 贬低了自己,给了对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还换不来对方同等的爱”。
“讨好”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才要去“讨”,它的本质是索取;真正的付出,是带着接受、尊重和爱,为对方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享受助人为乐的过程就好。
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带着接受、尊重和爱,去对待他人呢?
那您首先就要学会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这是需要去学习和练习的。
您可以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去探索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
以上思路希望给您有一些启发,您能在这里来提问“如何处理”,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了,㊗️福您,未来可期👍🌈❤️
赏金截止时获赞6个
-
亚伦兰斯
累计帮助了838人
楼主你好,你若提到的讨好型人格说存在可以说存在,说不存在可以说不存在,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提升自我价值。
你常将自己摆在“弱势”地位以寻求安全感,但这只会不断消磨你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你放低自己,希望以此来避免冲突,得到他人喜爱。这种逻辑并不正确。
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如何对待你,根本取决于你是谁。你拥有足够的价值,别人自然会尊重你,你的自我贬低并不会为你赢来真正友好的回应。
每个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讨好行为,有的人在这个阶段停留的时间较久,有的人可能只是偶尔停留。
但我们并不需要过度责怪自己,我们并不完美,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引发问题的那个根本原因才值得我们关注。
不要让过高的自我要求阻碍我们对自我状态的觉知,一切引发问题和痛苦的事件都可以作为人生道路上成长的踏板。
遇到问题并不可怕,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
你要明白一个事情,如果同学聚会,一个都不能解决自己温饱的人跟别人说“要有事就跟我说话”,大家一定会一笑置之,但是一个局级干部董事长之类的同学说“要有事跟我说话”大家一定会记在心里。而前者帮别人干活可能会付出不少代价,也就成了讨好型人格,而后者也许一句话的事,便是有能力的体现。所以你想拜托讨好型人格还是需要首先提升自己。
赏金截止时获赞5个
-
大连万可
累计帮助了851人
楼主能看到讨好并不总能解决问题,开始寻找更好的方式,值得庆祝。
跟你说一点我了解的理论和方法吧。
非暴力沟通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个人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指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2.面目可憎。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显得残酷,对别人冷漠。
3.生活的主人。即对自己负责,又了解到人不能独活于世,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达到作者所谓的情谊想通,乐于互助,让爱融入生活。
依这个理论来看,你目前处于面目可憎阶段,这个阶段不会太久,我们很快会变成生活的主人。之所以作出转变,那是我们认识到喜欢的方式不能更好的指导生活。情感的奴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改了。面目可憎同样不会带来更好的生活,我们还会改的。方向就按卢森堡博士的来吧,毕竟那是他五十年经验的总结。喜欢的话可以去搜一下这三个阶段,不会令你失望的。
下一个方法。
萨提亚是举世闻名的治疗师,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在她的模式中,讨好型人格是被称作低自尊水平下的不一致应对姿态,就叫讨好。人际互动包裹自己、他人和当时当地的情境,讨好者忽略了对自己的感受。
萨提亚模式所谓的改变就是增加新的东西,包括增加觉察、了解、接纳、期待等。对讨好者的修通,需要增加对自己感受的觉察和了解。讨好者本身具有极好的资源,比如对情绪很敏感,很会关怀。只要把对别人的敏感和关怀试着用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的敏感和关心,就是很好的选择。
萨提亚的治疗目标是高自尊和表里一致。高自尊就是高的自我价值感,认识到自身与别人有同样的价值,我们的价值跟我们的角色、地位、行为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任何人生来就具有平等的价值。
表里一致就是我们的言语、行为等与内心体验的感情一致,是内心和外在的一致。看我们看到的,听我们听到的,说我们想说的,做我们想做的,期待我们想要的,为我们的梦想冒险,这些是表里一致!听我们该听的,看我们该看的,说我们该说的,做我们该做的,期待别人满足我们的需要,那是低自尊下的不一致!!
向你介绍了两个人的理论方法。萨提亚说任何事情必有至少三个方法,有越多的方法我们就越灵活。越灵活的人越容易成功,对自己、别人和生活的影响力越大。
先说这么多吧,祝你称为一个随机应变的小伙子,对生活有更大的把握,承担更多的责任!!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林鹿语
累计帮助了18人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我身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付出换来的都是别人对自己的轻视,确实会让你出现180度的转变,比如完全的冷漠,心门紧锁,不再相信爱情和友情。不必太为此苦恼,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创伤反应,你的冷漠在保护自己不再受伤。
爱自己永远都是你应该做的,这没有任何的错。毕竟人总要学会与自己相处来面对年老的孤独。
但是冷漠可能对你的快乐并没有好处。我只想提醒一点,人真正的快乐其实在于付出自己的爱和关心,在于在社会中奉献自己的价值。爱和关心是一种能力。你是具备这个能力的。
但我讲的爱和关心是不求回报的,而根据你的描述,你的内心其实是渴望别人的肯定与回报。这个渴望让你曾经没有底线的满足别人,也让你如今冷眼旁观。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是什么让你渴望他人的肯定与回报?如果我们找到这个原因,自己在客观的位置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别看你如今冷漠,其实内心还不够强大。我们需要不断的修炼自己,修补我们内心的缺失,让自己能给自己力量,不再依靠他人的评价来肯定自己。当你发自内心的爱与关心别人,那时候你会感到非常快乐。
推荐两本畅销书,讲爱与自爱:
陈果《好的爱情》《好的孤独》
祝你快乐!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心缘心连
累计帮助了788人
你目前的冷漠可能是一种回避,你认为之前父母、朋友和恋人对你的感情都与你付出的感情不成正比,你感觉受到了伤害,所以,现在用冷漠来回避情感,来保护自己。
只是这种保护对于你,对于其他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种做法并没有让你高兴,也并没有让感情得到深入。那么你该试着撤掉这样的保护,而用另一种认清自己价值,认清感情中的边界来重新投入到关系中,让你自己更真实地生活着,体味生活的各种滋味。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谈阳
累计帮助了585人
下意识想要与人为善,怀着善意友好看待这个世界,以为对方会给予同等回报。
喜欢付出,还要懂得付出。付出不是瞎付出,而是只提供雪中送炭的帮助,不是锦上添花。要学会做冬天的暖阳,不做夏天的烈日。那么具体怎样付出呢?
有需有助,
无需无助。
多需多助,
少需少助。
不需无助。
非请勿助。
如此即可。
恋爱中也是一样,以前无意识地做过所谓舔狗,喜欢一个人就把对方想象得特别好,无意间抬高了对方,贬低了自己,给了对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还换不来对方同等的爱
学会爱自己,爱人是给会爱自己的人。七分爱己,三分爱人。真正爱你的人不需要你付出太多。那些不爱你的人,你付出太多没用。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你若精彩,
天自安排。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ZHUQIANG
累计帮助了15912人
●讨好型人格醒悟过来后内心冷漠
●以前天真傻白甜不喜欢和人冲突
●要与人为善意友好看待这个世界
那种与人为善的感觉仍然在我们的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太冷漠也容易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你也可以思考为什么自己醒悟后会出现各种冷漠的感觉。
或许这个时候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冷漠可能是由于自己已经不是特别信任人际关系,你曾经付出了很多但是对方并没有给自己太多回报,这就容易让自己非常失落。
🏽🏽🏽内在的失落情绪仍然需要去处理运行
☕︎☕︎☕︎☕︎付出的也不一定会有回报
☕︎☕︎☕︎☕︎降低对于外界的各种期待
如果我们期待对方会有很多回报就更加容易让自己很失落,你现在已经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行为,同时也会看到自己当下已经出现的各种状态,对于曾经的一种慨叹与感想。
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自己可以做好的调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关系体会,如果你已经经历了各种背叛或者疏远,就可能更多意识到这个世界的黑暗面,让自己看到现实的残忍。
我们可能会在最开始的时候非常信心相信这个世界可以是多么美好,但是后来也可们会看见现实的残忍,很多事情都在不断退缩,并且让内在感觉被伤害,需要看到创伤后成长可能性。
让自己能够从创伤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力,很多人际关系也许也不是完美的,具体是怎样的仍然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了解才能够真正去面对自己,并且看到世界的多元性。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进行内心潜在创伤心理测试与彩虹人格心理测试,曾经的那些创伤已经给了自己太多的条条框框,如果想要让自己从中找到自己的一种生存之路,能够有适合自己的关系吧。
ZQ 🐬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文文籽
累计帮助了74人
楼主,你好!见字如面,希望以下回答对你有一些些帮助:
从楼主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楼主一直以来的困扰。楼主把以往与人相处的模式定义为讨好?现在楼主醒悟过来后,觉得内心冷漠。
从楼主的描述,我进行以下分析:
1、怀着善意友好看待这个世界,与人为善,不起冲突,这样子做是傻白甜,对方就会给予同等的回报
2、和父母关系疏离,把学校仅有的几个朋友看得很重要以及对方很好,后来觉得人家不当一回事或者得寸进尺,觉得自己能忍
3、感觉自己对他人好,无意间抬高了对方,贬低自己,换不来同等的爱,尤其是爱情,自己心里在意的,对方不在意,自己任性不走心,对方反而很重视。
以下是我的建议:
1、楼主说自己从小是讨好型人格,一半天生,一半后天养成。楼主的描述没有很全面具体,我也不能确定这是否能定义为讨好型。我建议楼主接纳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迷茫或者冷漠等。
无论哪种相处的模式,这都是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你现在觉得之前的模式不好,想改变都可以,但是请接纳任何一种模式带来的结果,因为这是我们选择后的结果。它也是潜意识在保护自己。
2、没办法有所谓的同等回应。这么说比如你很喜欢吃十分熟的牛排,把你喜欢的东西送给朋友,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姜糖给你吃。但是,你的朋友不喜欢吃牛排,你也讨厌姜糖。
3、对任何人好,这是你与人交往的方式,但是别人可能不接受这些方式。其实没有关系,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如果你觉得困扰,不愿意这样的模式,那就改变。
赏金截止时获赞2个
-
蒋红梅
国家二级咨询师, 1星优质答主
累计帮助了276人
看来题主经历了一段不容易的心路历程。
所谓讨好,我想曾经是自己的生存策略,它曾经在幼年应该有助于你。长大以后,人文环境复杂了,它不再适用了。它其实有一个特征:讨好,用自己的付出想去讨得别人的喜欢赞赏回报,如果没有讨得就会转向愤怒。
能够看到这个,是一件好事,可以不必委屈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说不想说的话。同时,它不等于不做不说。而是自己可以去做更真实的自己。也无需去贬低别人……当自己有更多的真实与真诚,自然会吸引同样的人作为朋友。
赏金截止时获赞0个
给TA抱抱 5 个抱抱
收藏问题 1 个收藏
我来回答 12个回答